正文 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张辽败退 (第2/2页)
而他身边的那一员小将,虽然有些武力,但却非是自己敌手,只需自己数合,便也能将他的首级给斩了下来。
不过待甘宁望见气息微弱的太史慈,他只得叹了一声,然后将太史慈扶到自己的坐骑上,一夹马便向着自己后军而去。
甘宁这么一走,令隐在张辽军中的陈应、鲍隆两将暗自叹息,眼瞅着本来的猎物逃走了,心情当然会差一些。
陈应也是猎户出身,与鲍隆同时投在张辽帐下效力,他与鲍隆稍有不同的是,陈应善使飞叉。
当世武将不是使枪用戟,便是大刀长矛,诸如张飞的丈八蛇矛便是长矛的一种,关羽的冷艳锯是大刀的一类,就算是奇形兵刃也就双锤,大锤,飞刀什么的,少有飞叉。
飞叉这种兵刃在对付猛兽之时,或许有着出其不意的优点,但在与敌将争斗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中,却不免稍微逊色一些。
陈应经过数次战斗之后,已经明了这类兵器的劣势,故而如今他不止把持一柄飞叉,在他的身后还背负着其他另外两把。
本欲与鲍隆联手杀敌,先由鲍隆射出箭矢,然后再由自己从旁侧飞上一叉,就算敌将有甘宁、太史慈这般身手,两人自料或许也应能斩杀一、二,不过缘由甘宁扶太史慈退去,两将也就只得另找他人了。
战斗还在继续,待等张辽、太史慈两人各自归阵,眼见天色将晚,孙策、张辽两人各自双方的主将便起了收兵之意。
不过念及无论是谁提前退缩回去,不免会让对方得机,趁势掩杀过来,也就继续维持着战局,就是不退。
战斗很是难解难分,双方死伤无数,大小将校战死的不能尽数,等太史慈回阵,甘宁重新出之后,整个局势就大不一样了。
缺少大将的张辽,无人可遣,无将能敌甘宁,就算是此前的鲍隆、陈应两人暗中偷袭甘宁,亦不能伤其半分,张辽见此,只得号令鸣金收兵。
孙策见此,心中大喜,麾军掩杀,张辽且战且退,借着夜色掩护,向着魏延所在的庐江撤过去。
在其身后的孙策自然不会放张辽就这么遁走,一路不歇,于后猛追猛赶,在张辽折损了近一万兵卒,得报帅军来援的魏延抵达,相互再厮杀了一场,孙策这才收兵。
这一战之后,张辽兵势见弱,而孙策兵卒士气高涨,张辽不能相拒,便起了先夺庐江之后,再与孙策来征战的打算。
而与此同时,得益于孙策六安一役战胜张辽,黄盖向寿春的通道不再为其所阻隔,孙策大军再毋需担忧粮草一事,由此孙策欲在灭了张辽一军,挥军北上中原的想法。
在此之际,展现在孙策的面前是一片通途,随着寿春的陷落,豫州随时有被攻克的可能,而徐州向,前有程普,后有孙辅、鲁肃两人共三万军势,就算不能进图,亦可自保,想着这些孙策露出了笑意,望向北方。
(本章完)